只有失实报道才构成名誉侵权吗?
我看到一些报道,内容 虽然是真实的,但感觉对当事人名誉有损害。我就想知道,是不是只有报道内容失实了才会构成名誉侵权呢?还是说真实报道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构成名誉侵权?我不太懂这方面法律,希望能得到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名誉侵权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遇到但又容易让人产生疑惑的法律问题,其中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点就是是否只有失实报道才构成名誉侵权。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所享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侵权的构成并不局限于失实报道。虽然失实报道,也就是虚假的内容可能会导致对他人名誉的损害,构成名誉侵权,但真实报道在某些情况下同样可能侵害他人名誉权。 比如,报道虽然内容真实,但存在侮辱性言辞,使用了贬低、诋毁他人人格的词汇,即使所描述的事实是真的,也会构成名誉侵权。因为这种侮辱性的表达伤害了他人的名誉和尊严。 此外,如果报道内容虽然属实,但属于他人隐私信息,未经当事人同意进行公开报道,也可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的公开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社会评价的降低,从而损害其名誉权。 同时,新闻报道如果没有遵循合理的注意义务,在报道过程中存在对事实的片面截取、断章取义等情况,即使报道的每个部分都是真实的,但整体上给公众造成了与事实不符的印象,导致他人名誉受损,也可认定为名誉侵权。 综上所述,并不是只有失实报道才构成名誉侵权。无论是失实报道还是真实报道,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侵权构成要件,都可能被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在进行报道或者传播信息时,我们都应该谨慎对待,尊重他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发生交通事故后,保险具体是怎么赔付的呢?
在法律层面,究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会构成诈骗罪呢?
个人债务欠钱不还,达到多少金额才可以起诉?
轻伤二级拘留14天后就没事了吗
两个人打架打死他人会怎么判刑?
客户欠款不还该怎么办?
拆迁村里的水井如何补偿?
征地补偿公示要如何调取?
辞退员工补偿标准是N+1还是2N?
个人所得税单一核算和综合所得有什么区别?
运输贩卖走私油构成什么罪?
离婚登记是否需要冷静期?
首次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该如何操作?
男朋友转账的 钱可以要回吗?
劳务派遣和劳务分包有什么区别?
没结婚一起买房子婚后属于谁?
夫妻分居多久可以申请离婚,最新规定是什么?
有限责任公司注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遗产属于共同共有还是按份共有?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