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是在调解前还是调解后?
我遇到一个纠纷,有人建议我先去调解,也有人说先立案。我就想弄清楚,从法律程序上来说,立案到底是应该在调解前,还是调解后呢?不太懂这些流程,希望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在我国的法律程序中,立案和调解的先后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存在两种常见的情况。 一种情况是立案前调解,也被叫做诉前调解。这是指在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法院在正式立案之前,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引导当事人进行调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快速、高效地解决纠纷,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同时也能节省司法资源。例如一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像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邻里纠纷等,法院就可能会先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在立案前委派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特邀调解组织或者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双方达成协议,案件就不用再进入正式的诉讼程序了。 另一种情况是立案后调解。当法院正式立案受理案件后,在审理过程中,法官也会根据案件进展和实际情况,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这是因为调解贯穿于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立案后调解通常是在法庭调查和辩论结束后,法官认为有调解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如果调解达成协议,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和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则会依法作出判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