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险出事故是全赔的吗?


在探讨全险出事故是否全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全险”的概念。实际上,“全险”并非一个严格的法律术语,它通常是保险销售人员为了方便销售而创造出来的词汇,在法律和保险行业中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全险”包含了交强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主要险种。 交强险是我国法律规定必须购买的强制性保险,它主要保障在交通事故中对第三方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在责任限额内,保险公司会对符合条件的损失进行赔偿。不过,交强险的赔偿限额相对较低,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 车损险是用于赔偿被保险车辆自身损失的险种。无论是碰撞、自然灾害还是其他意外事故导致的车辆损坏,只要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都会进行赔偿。但是,如果车辆的损失是由于被保险人故意造成的,或者是在未按规定进行年检等情况下发生的,保险公司可能会拒绝赔偿。 第三者责任险则是对交强险的补充,它可以在交强险赔偿不足的情况下,对第三方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进一步的赔偿。其赔偿金额根据投保人选择的保额而定。 车上人员责任险主要保障车内乘客和驾驶员在事故中的人身伤亡。当发生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事故时,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然而,即使购买了所谓的“全险”,也并不意味着出了事故就一定能得到全部赔偿。以下几种情况通常是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的: 首先,违反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约定的行为。例如,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肇事逃逸等,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的规定,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其次,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免责条款。不同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其免责条款可能会有所不同。常见的免责情况包括战争、军事冲突、核爆炸等不可抗力因素,以及车辆的自然磨损、朽蚀、故障等。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应该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了解哪些情况是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的。 最后,超出保险责任范围和赔偿限额的部分。即使事故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但如果损失超过了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限额,超出部分保险公司也不会赔偿。例如,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额为50万元,而事故造成的第三方损失为80万元,那么保险公司最多只会赔偿50万元,剩余的30万元需要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 综上所述,“全险”出事故并不一定全赔。在购买保险时,投保人应该充分了解保险合同的条款和内容,明确保险责任范围和免责条款,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正确处理理赔事宜。同时,遵守法律法规,安全驾驶,也是减少事故风险和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