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借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高利借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需要从法律对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高利借贷。简单来说,就是出借人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过高的借贷行为。在法律层面,判断是否属于高利借贷,关键看借贷利率是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所说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那么这样的借贷利息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借款人需要按照约定的利率向出借人支付利息。例如,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65%,那么四倍就是14.6%,在这个利率范围内的利息约定是合法有效的。 然而,如果约定的利率超过了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也就是说,对于超过部分,借款人可以不用支付。并且,如果借款人已经支付了超过部分的利息,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出借人返还。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如果高利借贷行为涉及到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还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综上所述,高利借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具体的利率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违法犯罪情形等来判断。在遇到高利借贷问题时,当事人要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