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引起脓包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要判断打针引起脓包是否属于医疗事故,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简单来说,就是医院和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治疗的过程中,因为没有遵守相关规定,存在失误,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了伤害,这才叫医疗事故。 打针后出现脓包,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方面,如果是因为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违反了无菌操作原则,比如打针前没有严格消毒皮肤、使用了被污染的注射器或药品等,从而导致患者打针部位感染起脓包,那么这种情况很可能构成医疗事故。例如,按照正常的诊疗规范,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打针时,应该用碘伏等消毒剂对皮肤进行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达到一定的直径,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就可能存在过错。 另一方面,如果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了打针操作,但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体质,比如免疫力低下、对药物过敏等原因,导致打针部位出现了脓包,那么这种情况一般就不属于医疗事故。因为医护人员并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和常规。 当遇到打针引起脓包的情况时,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首先,要及时和医院沟通,向医院说明情况,要求查看病历资料,了解打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用药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复印自己的病历,以便后续维权使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如果患者和医院对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存在争议,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总之,打针引起脓包不一定就是医疗事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诊疗规范来判断。患者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合法合理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