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5000块报警有没有用?


在被拖欠工资5000块的情况下,报警是否有用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拖欠工资在法律性质上主要属于劳动纠纷。劳动纠纷通常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对于这类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所以,从法律程序上来说,劳动纠纷主要的解决途径是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 然而,报警也并非完全没有作用。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报警是有必要的。比如,如果用人单位存在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就可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这种情况下,报警后警方会介入调查,追究用人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但如果只是普通的拖欠工资,没有涉及上述犯罪情形,报警后警察一般会进行调解,告知劳动者去劳动监察部门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因为警察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和处理刑事案件等,对于单纯的劳动纠纷并没有直接的管辖权。所以,当遇到被拖欠工资5000块的情况时,劳动者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也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仲裁裁决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