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骗未成年人是否违法?


未成年人骗未成年人是否违法,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来明确“违法”的概念。违法指的是违反了国家现行法律规定,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对于未成年人骗未成年人这种情况,一般会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来看,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同时,该法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也就是说,如果未成年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达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标准,且年龄符合相应条件,会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 再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诈骗的数额达到了刑法规定的诈骗罪标准,且年龄已满十六周岁,就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不满十六周岁实施诈骗行为,则不构成诈骗罪,但可能需要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之间的诈骗行为,处理时会充分考虑其年龄、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法律一方面要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会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遵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所以,即使未成年人骗未成年人的行为构成违法,在处理上也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更侧重于引导和矫正。总之,未成年人骗未成年人的行为很可能是违法的,具体情况要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节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