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超审限算程序严重违法行为吗
我最近在关注一些法律案件,发现有的案子存在超审限的情况。我不太明白,这种超过规定审理时间的情况,到底算不算程序上的严重违法呢?我就是想弄清楚超审限在法律上到底是怎么界定性质的,希望能有人给讲讲。
展开


超审限算程序违规,但一般不构成严重违法。 首先,在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以及行政诉讼领域,相关法律都对审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规定审限的意义在于保障案件能够有效率地解决,让正义得以实现。 一般情况下,案件审理超出审限,法官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但这不等同于严重违法。以民事诉讼为例,《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这里并没有将超审限列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从司法实践来看,最高法院也有裁判观点认为一审超过法定审限结案,不属于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不是应当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法定事由。 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也对相关程序进行规范,不过同样没有表明超审限属于严重违法。比如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人民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等情况,有相应的审查和处理规定,但没有涉及超审限即严重违法的内容。 总之,超审限虽然是违反程序规定的行为,但通常不被认定为严重违法行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超审限的情况可以被忽视,它依然可能影响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相关部门也会采取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 相关概念: 审限:就是法律规定的法院审理案件的期限,限制审理时间以保障司法效率和公正。 发回重审:指上级法院对上诉案件审理后,发现原审法院审判过程存在问题,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