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是过失犯罪还是故意犯罪?


在探讨污染环境罪是过失犯罪还是故意犯罪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简单来说,就是行为人本来应该想到自己的行为会有不好的后果,但因为粗心或者过于自信没当回事,结果真的出现了不好的后果。而故意犯罪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犯罪。也就是说,行为人心里清楚自己这么做会有危害,要么是积极希望危害结果出现,要么是对危害结果的出现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关于污染环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构成污染环境罪。从法律实践和相关解释来看,污染环境罪既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 当行为人主观上明知自己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害物质的行为会严重污染环境,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污染结果发生时,就构成故意犯罪。例如,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将未经处理的有毒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他们清楚这样做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为了利益仍然选择这么做,这就是典型的故意犯罪。 而当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污染环境,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了但轻信能够避免污染结果的发生,最终导致严重污染环境的后果时,就构成过失犯罪。比如,一家工厂的环保设备出现故障,负责人因为疏忽没有及时发现和维修,导致有害物质泄漏污染了周边环境,这就属于过失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污染环境罪是故意还是过失,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行为方式、对环境危害的认知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对于故意实施污染环境行为的,处罚通常会相对较重;而对于过失犯罪,处罚则会相对轻一些。总之,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污染环境的行为都违反了法律规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增强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