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证婚后下来算共同财产吗?怎么算?


在探讨房产证婚后下来是否算共同财产以及如何计算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分不同的情况来分析。 首先,若房子是夫妻一方在婚前全款购买,且购房合同仅登记了该方的名字,即便房产证在婚后才取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关规定,这仍属于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并不因房产证取得时间在婚后就转变为夫妻共同财产。例如,小李在婚前自己出全款买了一套房子,和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也是他一个人的名字,虽然房产证在他结婚后才办下来,但这套房子依然是小李的个人财产。 其次,如果是夫妻一方婚前支付了首付,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房产证在婚后才下来且登记在支付首付一方名下。这种情况下,房子一般认定为支付首付一方的个人财产,但对于婚后共同还贷部分以及对应的房屋增值部分,另一方有权要求分割。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八条,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不动产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不动产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比如小张婚前付首付买了套房子,婚后和妻子一起还贷款,房产证婚后下来写的小张名字,离婚时,妻子可以就共同还贷部分和房子增值部分获得相应补偿。 最后,若房子是在婚前由双方共同出资购买,无论房产证是婚前还是婚后取得,都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时,一般会按照双方的出资比例来确定各自的份额。若双方出资比例难以确定,则通常会平均分割。比如小王和小赵婚前一起出钱买了房,婚后才拿到房产证,两人没有明确出资比例,离婚时房子可能会平均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