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保健品给老年人是否属于诈骗?

我家老人最近总被推销保健品,花了不少钱。那些保健品价格贵,还不知道效果咋样,感觉推销人员一直在夸大功效。我就想知道,这种卖保健品给老年人的行为到底算不算诈骗呢?具体在啥情况下会构成诈骗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卖保健品给老年人不一定就属于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卖保健品给老年人的情境中,如果商家存在虚构保健品功效、成分等事实,或者隐瞒保健品真实情况,让老年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购买了保健品,且商家达到了非法占有老年人财物的目的,同时诈骗数额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那么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从法律条文来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不过各地的具体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不良商家抓住老年人有保健需求的心理,通过“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夸大疗效”等手段,虚构保健食品具有包治百病的神奇疗效,欺骗老年人高价购买,牟取暴利,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诈骗罪。但如果商家如实介绍保健品的成分、功效等信息,老年人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自愿购买的,就不属于诈骗行为。


另外,如果销售的保健品本身不合格,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总之,判断卖保健品给老年人是否属于诈骗,关键要看是否存在欺骗行为以及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数额标准等。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保健品诈骗该如何定性?

我家老人最近买了不少保健品,花了很多钱。后来发现那些保健品根本没宣传的那么神奇,感觉像是被骗了。我想知道这种保健品诈骗具体该怎么认定,哪些行为算是保健品诈骗,有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呢?

老年人买保健品被骗后该怎么进行投诉呢?

家里老人买保健品时被不法分子欺骗了,花了不少钱,家人都很着急。想知道具体有哪些有效的投诉途径,投诉时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怎样才能最大程度追回被骗的钱财。

虚假宣传是否属于诈骗罪?

我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商家为了推销商品进行夸大、虚假的宣传。我很疑惑,这种虚假宣传的行为是不是就等同于诈骗罪呢?具体在什么情况下虚假宣传会构成诈骗罪,想了解清楚这方面的法律界定。

如何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财产损失的事儿,怀疑是遭遇了诈骗,但不太确定。想了解下认定诈骗具体有哪些明确的标准和要点,特别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行为,怎样去判断是不是诈骗。

销售诈骗该如何定性?

我在生意场上遇到一些烦心事。有些销售人员打着销售商品的旗号,好像在耍一些骗人的手段,但我不太确定这算不算销售诈骗。我想知道具体怎么判断这种行为的性质,以及不同情况会有怎样的后果。

诈骗行为具体是怎么构成的呢?

我最近碰到一些可疑的事儿,感觉可能涉及诈骗,但又不太确定。比如有人跟我承诺一些不切实际的回报,让我投钱。我想知道这种情况是不是诈骗,诈骗具体在哪些方面有明确的构成条件呢?

诈骗老人会被判处多少年刑期以及具体是怎么判的?

最近听闻一些诈骗老人的案件,感觉这种行为特别恶劣。想知道法律上对于诈骗老人这种行为在量刑上有没有特殊规定,具体会根据哪些因素来判定刑期,以及一般的量刑幅度是怎样的。

以欺骗他人钱财是否算诈骗?

最近遇到一些事儿,有人用欺骗手段拿了别人的钱,不清楚这种行为是不是就构成诈骗了。想知道具体在什么情况下,欺骗他人钱财会被认定为诈骗,认定标准又是怎样的。

怎样的行为才属于诈骗行为?

最近遇到一些让人疑惑的事儿,有人用一些不太寻常的手段拿走了别人财物,感觉像是诈骗,但又不太确定。想知道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一种行为能被认定是诈骗,有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欺诈诱导消费是否属于诈骗?

我在消费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烦心事。商家采用了一些手段诱导我消费,我感觉自己被欺骗了,但不太确定这算不算诈骗。我想了解一下,欺诈诱导消费在什么情况下会被认定为诈骗,具体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如何判定诈骗罪?

我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财产损失的事儿,怀疑是诈骗,但不太确定。想知道具体在什么情况下能认定是诈骗罪,判定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因素,有没有明确的金额标准之类的。

什么行为算是诈骗罪?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财产损失的事儿,感觉对方好像是在欺骗我,但不太确定这算不算诈骗。想知道具体哪些行为能被认定为诈骗罪,以及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诱导消费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我在消费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商家的宣传引导,感觉好像被牵着走买了东西,后来又觉得不太对劲。我想知道这种诱导消费和诈骗到底怎么区分,具体在哪些方面不一样,法律上又是怎么界定的。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定性为诈骗?

生活中遇到一些涉及财产交易或人际交往的情况,有时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属于诈骗。比如有人承诺高额回报诱导投资,最后钱却打了水漂;或者买东西时商家隐瞒商品严重缺陷等。想知道具体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认定为诈骗,相关法律又是如何规定的。

如何才能构成诈骗?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可疑的行为,让人怀疑是不是诈骗。比如有人承诺高额回报诱导投资,最后却消失不见;或者网上购物遇到虚假发货等情况。我不太清楚这些行为是否构成诈骗,具体要满足哪些条件才算构成诈骗呢?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诈骗行为?

我最近遇到一些事,有人跟我打交道时总感觉怪怪的,我怀疑可能涉及诈骗,但又不太确定。我想知道具体从哪些方面能判断是不是诈骗行为,有没有明确的标准呢?

诈骗高龄资本会怎么判?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诈骗高龄资本的案例,不太清楚法律上具体是怎么判定和量刑的。比如不同的诈骗金额对应的刑罚是不是不一样?还有是不是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会影响判决?想了解详细的法律规定和相关依据。

什么情况属于诈骗?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疑惑是否为诈骗的情况。比如有人承诺高额回报吸引投资,最后却不见踪影;或者购买商品时,商家描述与实际严重不符。很想知道怎样准确判断这些行为是否构成诈骗,具体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什么样的形式会构成诈骗罪?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诈骗的事儿,不太清楚到底啥样的情况就算是构成诈骗罪了。比如平时生活中一些夸大宣传卖东西的行为,或者有人编造理由借钱不还的,这些会不会构成诈骗罪呢?想详细了解下诈骗罪具体的构成形式。

什么行为算是诈骗?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怀疑是不是诈骗的情况。比如有人向我借钱后消失不见,或者买东西时商家隐瞒商品问题,这些行为到底算不算诈骗呢?我想了解清楚诈骗具体的界定标准和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