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中是否有和解?
我最近参与了一场纠纷的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双方有达成一致意见解决问题的意向。我不太清楚这算不算是和解,想知道在调解这个过程里是不是存在和解的情况,具体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展开


在法律的范畴中,调解与和解是两个不同但又存在一定关联的概念,调解过程中是可能存在和解情况的。下面我们详细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调解和和解的概念。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比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法院等,对纠纷双方进行劝说、引导,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而和解则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意见,从而解决纠纷的行为。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第三方的介入,和解没有第三方参与,完全是当事人自主协商。 从相关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这表明调解和和解都是法律认可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在调解过程中,虽然有第三方主持,但双方当事人在交流协商的过程中,也可能自行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是和解。比如在法院调解的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私下就争议的核心问题达成了共识,这种情况就可以看作是在调解中实现了和解。之后,法院会根据双方和解的结果制作调解书,赋予其法律效力。 不过,调解中的和解和纯粹的自行和解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调解中的和解是在第三方营造的环境和引导下完成的,其达成的协议往往会通过调解的程序进行固定,具有更强的确定性和执行力。而自行和解如果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其执行和保障可能相对较弱。 总的来说,调解中是存在和解情况的,这种和解借助了调解的平台和第三方的引导,能更有效地解决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