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本金是否受法律保护?


在探讨高利贷本金是否受法律保护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高利贷。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以民间借贷的利率作为参考来界定是否属于高利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所说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说,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了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那么超出部分的利息就不受法律保护。 接下来我们看本金的问题。对于高利贷中的本金部分,通常是受法律保护的。因为借款合同是基于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借款人有义务偿还所借的本金。只要出借人能够证明借款的事实存在,比如有借条、转账记录等证据,那么本金的偿还诉求一般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例如,甲向乙借款10万元,约定了高额利息,后来乙起诉甲要求偿还借款。即使利息部分因为属于高利贷而不被支持,但甲仍然需要偿还这10万元本金。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本金的偿还可能会受到影响。比如,如果借贷行为本身存在违法犯罪的情形,像以诈骗为目的的借贷,或者涉及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那么本金的处理可能会按照相关的刑事法律规定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会简单地按照民事借贷关系来处理本金的偿还问题。 如果遇到高利贷问题,借款人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与出借人协商,要求按照法律规定的利率来计算利息并偿还本金。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在诉讼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的证据,如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以便证明借款的事实和利率的约定情况。 总之,一般情况下高利贷本金是受法律保护的,但要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和证据来确定最终的处理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