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了受害人撤诉是否有用?
我遇到个事儿,案件已经立案了,但现在我作为受害人,有点不想继续追究了,想撤诉。可又不确定立案后我撤诉管不管用,不知道法律上是咋规定的,所以来问问立案了受害人撤诉到底有没有用。
展开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立案后受害人撤诉是否有用,需要根据案件的类型来进行判断。 首先是刑事自诉案件。刑事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在这类案件中,受害人拥有比较大的自主决定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也就是说,对于刑事自诉案件,只要还没宣判,受害人撤诉是有用的,案件通常会停止继续审理。比如一些轻微的侮辱、诽谤案件,受害人要是决定不追究了,向法院申请撤诉,法院一般会准许。 其次是刑事公诉案件。刑事公诉案件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在这类案件中,犯罪行为不仅仅是对受害人个人权益的侵害,更是对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尊严的挑战。所以受害人虽然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但并没有撤诉的权利。即便受害人表示不想追究了,案件依然会按照法律程序继续进行。不过,受害人的态度和意见在量刑等方面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例如在一些故意伤害案件中,受害人谅解了犯罪嫌疑人,在量刑时法院可能会考虑从轻处罚,但这并不影响案件的继续推进。 最后是民事诉讼案件。民事诉讼主要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也就是说,在民事诉讼中,受害人(通常是原告)提出撤诉申请后,法院会进行审查,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存在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形,法院会准许撤诉,此时撤诉是有用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