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有什么司法解释?
在司法实践中,为了正确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面为您详细解读。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虚假恐怖信息。虚假恐怖信息是指以发生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情、重大疫情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真实信息。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能让人觉得社会面临严重危险,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消息。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 混乱的;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包括: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的;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总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不仅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干扰,还会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法律对这类行为的严格规定,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大家应当自觉遵守法律,不编造、不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电动车两车相撞,交警会怎么判呢?
疫情下信用卡拖欠6千还不上,该如何申请延期还款呢?
欠很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且破产还不上,这种情况会不会影响个人征信呢?
2024年针对欠钱不还的情况,具体的强制执行程序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寻衅滋事没动手者该如何处罚?
分居两年起诉离婚能一次判离吗
物业费包含垃圾处理费吗
如何办理财产继承公证?
公交车退款需要提供身份证吗?
仲裁上诉到法院有哪些规定?
律师费发票的抵扣税率是多少?
根管治疗和牙冠修复可以用医保吗?
跟老人分户口本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纸质发票作废后不算在本月收入里吗?为什么?
盗窃电机是否算盗窃?
司法鉴定每个地方只有一个单位吗?
劳动合同可以单方解除吗?
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是怎样进行的?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