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立案问题的标准是什么?


在劳动仲裁里,立案标准是一个很关键的内容,它决定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能否被受理。下面将详细为您解释劳动仲裁中立案问题的标准。 首先是主体适格。劳动仲裁的双方当事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对于劳动者而言,要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般来说,年满16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就可以成为劳动者主体。而用人单位,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这些主体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其次是有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仲裁请求就是申请人希望通过仲裁达到的目的,比如要求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事实和理由则是支持仲裁请求的具体情况和依据。申请人需要清晰地说明劳动争议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比如,在工资争议中,要说明工作的时间段、工资约定的标准、实际支付情况等。 再者是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另外,要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最后,申请人需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总之,了解劳动仲裁的立案标准,对于顺利启动仲裁程序至关重要。当事人在申请仲裁时,要确保自己的申请符合上述各项标准,以提高立案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