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程序是怎样的?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发生劳动纠纷时,需要遵循的一套法定步骤。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协商。这是处理劳动争议的第一步,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后,双方可以自行就争议事项进行沟通和协商,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能快速解决问题,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虽然法律没有强制规定这一步骤,但它是解决纠纷最便捷的途径。 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促使他们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这里的第三方通常是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规定,这些调解组织可以帮助当事人解决劳动争议。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 若调解也未能解决争议,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环节,具有准司法性质。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在受理案件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一般会先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进行仲裁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了仲裁时效,以及仲裁的基本程序和规则。 最后,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除法律规定的终局裁决外),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作出判决。法院的判决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执行。 总之,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法律规定。当事人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应了解并遵循这些程序,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