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出庭作证有哪些最新法律规定?
我最近涉及一个官司,需要证人出庭作证。但我不太清楚现在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不知道证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出庭要走什么流程,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等。想了解下这方面的最新法律规定。
展开


证人出庭作证在诉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帮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下面为你介绍证人出庭作证的一些常见且重要的最新法律规定。 首先是证人资格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简单来说,只要是了解案件情况,并且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想法的单位或个人,都可以作为证人。这里强调的是对案件情况的知晓以及表达能力。 关于证人出庭的申请程序,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这就要求当事人要提前规划好,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完成证人出庭申请,不然可能会影响证人出庭作证。 证人出庭后的权利也有明确规定。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这保障了证人的经济利益,鼓励证人积极出庭作证。 在义务方面,证人应当客观、如实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语言。如果证人故意作虚假陈述,或者隐匿重要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为了保证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维护司法公正。 此外,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保护措施。这体现了法律对证人及其近亲属人身安全的重视,让证人能够安心作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