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根据什么规定证人证言具有效力?

我最近涉及一个案子,需要证人出庭作证。我想知道证人说的话在法律上要具有效力,是依据什么规定来判定的呢?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证人证言能被法院认可,所以来问问。
展开 view-more
  • #证人证言
  • #证据效力
  • #民事诉讼
  • #刑事诉讼
  • #法律规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要判断证人证言是否具有效力,我们可以参考多方面的法律规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这意味着证人需要具备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例如精神正常、智力发育正常等,否则其证言可能不具有效力。比如一个年幼且认知能力不足、无法清晰表达事实的儿童,其所作的证人证言就可能不被采纳。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证人证言的效力认定也有详细规定。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也就是说,证人只能讲述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而不能掺杂自己的主观臆断。例如,证人说“我感觉他当时很生气”,这就属于猜测性语言,其证明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外,该规定还指出,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如果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比如是当事人的亲属、朋友或者存在利益往来等,那么其证言的证明力可能相对较弱。因为这种利害关系可能会使证人在作证时偏向一方当事人。 在刑事诉讼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这强调了证人证言要经过严格的质证程序才能被认定为有效,并且如果证人作伪证,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总之,判定证人证言是否具有效力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证人的资格、证言的内容以及是否经过法定程序的审查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