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伤伤残鉴定标准的内容有哪些?


工伤伤残鉴定标准是确定职工因工受伤后伤残等级的重要依据,它关系到受伤职工所能获得的工伤保险待遇等权益。我国现行有效的工伤伤残鉴定标准主要依据《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 - 2014)。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工伤伤残鉴定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一级最为严重,十级相对较轻。每一个等级都有明确的判定标准。 一级伤残是最为严重的情况,比如极重度智能损伤、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等。这意味着伤者的身体机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同时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90%。 二级伤残包括重度智能损伤、三肢瘫肌力3级等。伤者的身体状况也非常糟糕,生活和劳动能力受到极大限制。按照规定,二级伤残职工可获得25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85%。 三级伤残有精神病性症状,经系统治疗1年后仍缺乏社交能力者、截瘫肌力3级等情形。三级伤残职工能得到23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80%。 四级伤残包含中度智能损伤、单肢瘫肌力≤2级等。四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1个月本人工资,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75%。 五级伤残如癫痛中度、一侧前臂缺失等。五级伤残职工可以获得18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 六级伤残有轻度智能损伤、下肢骨折成角畸形>15°,并有肢体短缩4cm以上等情况。六级伤残职工可得到16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难以安排工作时,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60%。 七级伤残如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8、双侧耳廓部分或一侧耳廓大部分缺损等。七级伤残职工能获得13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八级伤残包括人格改变、单肢体瘫肌力4级等。八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11个月本人工资。 九级伤残有癫痫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轻度感觉障碍等。九级伤残职工可得到9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十级伤残是相对较轻的等级,如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 cm²等。十级伤残职工能获得7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需要注意的是,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都需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