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有哪些?


在我国,有不少法律都致力于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这部法律是专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它涵盖了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财产、人身以及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权益。比如,在政治权利方面,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劳动权益方面,禁止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等。该法的制定和实施,为妇女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则是针对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法律。它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多个角度,构建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全方位体系。例如,家庭保护方面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网络保护方面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虽然目前《民法典》施行后,《婚姻法》废止,但婚姻家庭相关内容纳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也对妇女儿童权益有所保障。在婚姻关系中,它保障妇女在婚姻中的平等地位,保护儿童的抚养权、受教育权等。比如,在离婚时,会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抚养权归属,同时要求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支付抚养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有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条款。它保障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特殊权益,如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享受特殊劳动保护;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除外,但需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为妇女儿童权益提供了刑事层面的保护。对于拐卖妇女儿童、强奸妇女、猥亵儿童等严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犯罪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罚,以威慑犯罪分子,保护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