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的法条有哪些?
我在一场官司里发现有人作伪证,这严重影响了案件走向。我想了解关于伪证罪的法律规定,不知道我国法律里有哪些法条是专门针对伪证罪的,这些法条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伪证罪是一种严重干扰司法秩序的犯罪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涉及伪证罪的法条及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对伪证罪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条法律指出,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从这条规定里,我们能看出构成伪证罪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伪证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这里的刑事诉讼是指从立案开始,历经侦查、起诉、审判等一系列司法活动的整个过程。如果是在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中作伪证,是不构成伪证罪的。其次,犯罪主体限定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这四类人。证人是向司法机关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的人;鉴定人是受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的人;记录人是在司法活动中对案件情况进行记录的人;翻译人则是为参与诉讼的外国人、少数民族人员等进行语言翻译的人。 另外,行为人必须是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并且具有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意图。这里的“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指的是对案件的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情节。如果只是对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作了虚假陈述,一般不构成伪证罪。 除了《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程序法中,也有关于保障证人如实作证的规定。例如,《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同时,司法机关有责任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这从程序上为防止伪证行为提供了保障。 总之,伪证罪的相关法条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旨在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秩序,确保刑事诉讼活动能够依法、公正地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