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出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公司出资是指股东为了设立公司,按照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的约定,向公司交付财产或履行其他给付义务,从而获得公司股权的行为。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公司出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是出资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这意味着,除了常见的现金出资外,像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土地等都可以用来出资,不过需要进行合理的估价。 对于出资义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如果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股东出资义务的严格要求,确保公司资本的充实。 在出资责任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中规定了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相关责任。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以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债权人也可以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此外,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另外,对于抽逃出资的情况,法律也有明确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如果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有权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公司债权人也可以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总之,公司出资涉及到众多的法律规定,股东在出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其他股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