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有哪些?


在我国,有多部法律对环境保护作出了规定。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它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就像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总管家”。这部法律于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它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像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原则。同时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基本制度,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则聚焦于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该法于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历经多次修订。它对污水排放、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比如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等,以此来保护我们的水资源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是为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这部法律于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也经过了多次修改完善。它对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管控,例如要求工业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等,以减少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旨在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它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作出了规范,比如规定企业要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处置等,避免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共同构成了我国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