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使用了哪些法律来保护水资源?


我国为了保护水资源,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这些法律构成了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这部法律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它调整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害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它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同时,该法确立了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强调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要求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这部法律主要针对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监督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水污染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例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水污染,并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同时,该法还对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与水资源保护密切相关。这部法律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它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适用于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环境要素的保护。该法要求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它强调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此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这部法律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资源的涵养能力下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因此该法通过规范人类活动,如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来间接保护水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