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公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要探讨律师公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我们首先要明确“律师公证”这一概念。实际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严格意义上并没有“律师公证”的说法,与之较为相似的是律师见证。律师见证是指律师应客户的申请,根据见证律师本人亲身所见,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依法对具体的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一种活动。 从法律效力的角度来说,律师见证具有一定的证明作用。它能够证明当事人实施了某种法律行为或发生了某种法律事实。律师凭借其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会对见证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在见证过程中,律师会制作相关的见证文书,详细记录见证事项的内容和过程,并且由律师和当事人签字确认。这些见证文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在解决纠纷时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律师见证与公证机构的公证是不同的。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这意味着公证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公证文书的证明力相对较高。 相比之下,律师见证的效力主要基于律师的专业判断和证明。虽然律师见证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证明相关事实,但在证明力上可能不如公证。如果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对方对律师见证的事项提出质疑,法院会对律师见证的内容进行审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判断其证明力。 综上所述,律师见证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能够证明相关法律行为或事实的存在。但它与公证机构的公证在性质和证明力上存在差异。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需要对重要的法律行为或事实进行证明,为了确保证明的效力和权威性,建议选择到公证机构进行公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