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下落不明依法予以查找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有个官司胜诉了,对方成了被执行人,但现在下落不明。我想让法院帮忙查找他的下落,可又不清楚法院这么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所以来问问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到底是怎样的。
展开


在司法执行过程中,当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时,法院依法予以查找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法院作为司法执行机关,有职责去查找被执行人以确保生效法律文书能够得到执行。这就为法院查找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提供了基本的权力来源。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也明确提到,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有权向有关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个人,调查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相关信息。当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时,这些机关、单位和个人可能掌握着与被执行人下落有关的线索,法院可以通过合法程序向他们进行调查询问。比如,法院可以向被执行人的工作单位了解其工作动态,向其亲属询问其可能的去向等。 再者,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必须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的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进行拘传。这也意味着法院为了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权力采取相应措施查找并强制被执行人到案。 另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法院还可以借助一些信息系统来查找被执行人。例如通过公安机关的人口信息系统、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登记信息等,以确定被执行人的行踪。同时,法院也可以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证券账户等进行查询,从而发现其可能的活动轨迹。 综上所述,法律赋予了法院查找下落不明被执行人的权力和职责,并且规定了一系列可行的查找途径和方法,以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判决的有效执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