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劳动报酬的请求权基础范围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支付劳动报酬的请求权基础范围的法律依据涉及多个方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重要的法律依据。该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一规定保障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基本权利,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必须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将工资足额支付给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这一规定,劳动者就有权利依据此条法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也对支付劳动报酬做出了详细规定。该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这为劳动者追讨劳动报酬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此外,该法第八十五条还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这进一步加大了对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行为的惩罚力度,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再者,《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也在劳动报酬支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条例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工资支付问题做出了专门规定,明确了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等各方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如果农民工遇到工资拖欠问题,可以依据该条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也可以作为支付劳动报酬请求权的基础。根据民法典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支付义务,劳动者可以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总之,劳动者在遇到劳动报酬支付问题时,可以依据上述法律规定,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