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未履行告知义务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负有如实告知的义务。这一义务是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目的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使劳动者能够在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是否与该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决定。那么,当用人单位未履行告知义务时,会产生以下几种法律后果。 首先,劳动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部分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如果用人单位未履行告知义务,隐瞒了一些重要信息,导致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劳动者有权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该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旦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其次,用人单位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因为用人单位未履行告知义务,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比如导致劳动者身体健康受损、遭受经济损失等,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用人单位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若用人单位未履行告知义务的行为违反了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并给予警告等行政处罚。 用人单位未履行告知义务会产生多方面的法律后果。劳动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