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施工合同无效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建设施工合同无效是指该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在内容和形式上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被确认为无效。下面为您详细阐述其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首先是关于工程价款的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可以参照合同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折价补偿承包人。也就是说,如果工程质量是达标的,承包人可以要求发包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工程价款。例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建设施工合同,合同无效,但工程验收合格,那么乙公司可以参照合同要求甲公司支付工程款。若建设工程经验收不合格,修复后经验收合格的,发包人可以请求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修复后仍不合格的,承包人无权请求参照合同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折价补偿。 其次是关于过错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建设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如果一方存在过错导致对方遭受损失,比如发包方提供错误的设计图纸,承包方没有相应资质却承接工程等,过错方需要赔偿对方的损失。若双方都有过错,则根据各自过错的程度分担损失。 再者是收缴非法所得。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建设施工合同无效,可能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不过,在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这一做法已经较少采用,但对于当事人通过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无效合同获取的非法利益,法院在审理中仍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处理。 最后,合同无效后,双方基于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但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由于工程已经施工,很多情况下无法返还,所以一般按照上述工程价款的处理方式进行折价补偿。总之,建设施工合同无效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后果,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