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是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明确其法律后果对于合同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的法律后果: 首先是返还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通俗来讲,如果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双方要把因为这个合同得到的东西再还给对方。比如在一个买卖合同中,买方已经支付了货款,卖方已经交付了货物,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卖方要把货款退给买方,买方要把货物还给卖方。要是货物已经使用或者损坏,没办法原样返还了,那就得按照货物的价值进行折价补偿。 其次是赔偿损失。该法条还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因为一方的过错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给对方造成了损失,那么有过错的这一方就要赔偿对方的损失。举个例子,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让对方签了合同,后来合同被撤销,那么故意隐瞒事实的这一方就要赔偿对方因为签这个合同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那就根据各自过错的大小,分担相应的责任。 最后是解决争议条款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七条规定,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这意味着即使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了,合同里约定的怎么解决双方争议的条款还是有效的。比如合同里约定了通过仲裁来解决纠纷,那么当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双方如果有争议,依然要按照这个仲裁条款去解决。 总之,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涉及财产返还、损失赔偿以及解决争议条款的效力等方面。当事人应当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