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我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主要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方面。 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侵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如果因为出售他人个人信息,导致他人遭受损失,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比如,因个人信息被出售,导致受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抚慰金等。 在行政责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不履行本法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或者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如果是其他单位或个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也会依据相关行政法规进行处罚。 最严重的是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一般指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等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