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是违法所得还是违法收益呢?
我做生意的时候,被怀疑涉及违法。现在有关部门在界定我的这笔收入,我不太清楚法律上到底是认定为违法所得还是违法收益,想知道这两者在法律规定上有啥区别,到底该按哪个来认定我的这笔钱。
展开


在法律语境中,“违法所得”和“违法收益”是两个不同但又容易混淆的概念。下面将为您详细解释它们的含义、区别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首先来了解违法所得。违法所得是指行为人通过违法行为所获得的全部收入。通俗来讲,就是因为干了违法的事儿而拿到手的所有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当事人有违法所得,除依法应当退赔的外,应当予以没收。这里的违法所得不扣除任何成本,只要是通过违法途径取得的钱财都算。比如,某人卖假冒伪劣产品,卖货得到的全部货款就是违法所得,不管进货成本是多少,都要被算进去没收。 而违法收益是指违法行为人因实施违法行为而获得的利益,这个利益可能需要考虑一些成本因素。它更侧重于因违法活动而实际增加的经济利益。不过,目前我国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对违法收益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规定。在不同的部门法和具体案件中,对违法收益的认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区分违法所得和违法收益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处罚的范围和力度。如果认定为违法所得,通常处罚范围会更广,没收的金额是全部违法收入;如果认定为违法收益,可能会在计算金额时考虑一些合理成本。 例如,在一些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可能会考虑侵权人的违法收益。如果侵权人通过侵权行为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同时也投入了一些成本用于生产、销售等环节,那么在计算违法收益时,可能会扣除这些合理成本。 总之,虽然法律规定更常提及“违法所得”,但“违法收益”在特定的法律场景和案件中也有其重要意义。在遇到具体的法律问题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来准确判断是适用违法所得还是违法收益的概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