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情况,为了避免更大的危险,我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损害了他人较小的利益。我不太清楚这属不属于紧急避险,也不知道紧急避险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想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展开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当面临危险时,在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更重要的利益,而损害了较小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对紧急避险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这就从法律层面认可了紧急避险行为的合法性。比如,在发生火灾时,为了阻止火势蔓延,拆除相邻的部分房屋,这种行为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但属于紧急避险,行为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不过,紧急避险也有一定的限度要求。根据该条第二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就是说,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如果为了避免较小的危险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害,那就超过了必要限度。例如,为了避免自己的自行车被水冲走,而将别人价值昂贵的汽车推到水里,这显然就超过了必要限度。 此外,该条第三款还规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像消防队员、警察等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不能以保护自己为由而不履行职责进行所谓的“紧急避险”。他们有义务面对危险,采取措施保护公共利益和他人安全。总之,紧急避险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保护更大利益的合法行为,但必须严格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限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