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侦探的法律风险真的有那么大吗?


私家侦探在我国往往涉及诸多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确实不容小觑。首先,从调查手段方面来看,私家侦探为获取信息,常使用一些不当甚至违法的手段。例如,他们可能会采用跟踪、窃听、偷拍等方式来收集证据。这些行为可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这意味着,私家侦探的这类行为一旦实施,就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从而引发法律责任。 其次,在证据效力上,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的证据,法院通常是不予采信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私家侦探获取证据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这样的证据不仅不能帮助委托人达到预期目的,还可能让私家侦探和委托人陷入法律纠纷。 再者,私家侦探的调查行为还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的问题。在我国,未经主管部门许可,擅自从事调查业务,可能违反《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私家侦探行业并没有得到我国法律的明确认可,他们开展的业务超出了合法经营范围,属于非法经营行为。一旦被发现,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另外,私家侦探可能会泄露委托人的信息。由于私家侦探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他们在获取委托人的相关信息后,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将这些信息泄露出去。这不仅会给委托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可能导致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这种信息泄露的行为同样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私家侦探确实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无论是私家侦探自身,还是委托私家侦探办事的人,都可能因此面临法律上的麻烦。在遇到需要调查的事情时,建议通过合法、正规的途径来解决问题,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