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哪些法律规定和要求?
我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问题,不太清楚在这方面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也不知道具体该遵循什么样的要求和流程,担心操作不当会违反法律规定,想了解一下相关法律知识来保障公司合法合规处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展开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指的是企业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对降低的这部分价值进行确认并记录。通俗来讲,就是当企业的某项资产不值钱了,要按照实际价值重新核算。 在我国,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当企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比如一家企业有一批存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此时就要判断这批存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存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规定也有所不同。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一旦确认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是为了防止企业通过随意转回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而对于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当导致其减值的因素消失时,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在原已计提的金额内转回。例如,企业之前因市场价格下跌对存货计提了减值准备,后来市场价格回升,就可以将之前计提的部分减值准备转回。 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还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资产减值准备有关的信息,包括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等。这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和质量。 总之,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