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法律对延迟承诺有哪些规定?

我之前和别人谈了一个合作,对方说会尽快给我承诺答复。但现在过了约定时间才回复我同意合作,我不太确定这个延迟的承诺有没有效力。我想了解下法律对于延迟承诺具体是怎么规定的,这种情况下这个承诺还有没有效呢?
展开 view-more
  • #延迟承诺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商业交易和各种约定场景中,承诺的及时性往往至关重要。那么,法律上所说的延迟承诺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讲,延迟承诺就是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所作出的承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六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或者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不能及时到达要约人的,为新要约;但是,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除外。这一规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如果受要约人是超过承诺期限才发出承诺,一般情况下这种承诺就不能再被认定为原来要约对应的有效承诺了,而是被视为一个新的要约。举个例子,甲向乙发出一个合作要约,要求乙在 10 天内作出承诺。结果乙在第 15 天才回复同意合作,此时乙的这个回复就不能直接使合作达成,而相当于乙向甲发出了一个新的合作要约,甲可以选择是否接受这个新要约。另一方面,如果受要约人虽然在承诺期限内发出了承诺,但是按照正常的情况这个承诺是无法及时到达要约人的,同样也会被认定为新要约。不过,如果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表明愿意接受这个延迟的承诺,那么这个承诺就仍然是有效的。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七条还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是因其他原因致使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外,该承诺有效。也就是说,有时候承诺延迟到达并不是受要约人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可能是因为邮政延误、网络故障等客观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约人没有及时表示不接受这个延迟的承诺,那么这个承诺依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总之,延迟承诺在法律上的效力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条文来进行判断。无论是要约人还是受要约人,都应该了解这些法律规定,以便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约定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