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旨在规范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行为,加强国有资产交易的监督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其具体内容。 首先,明确了适用范围。该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金融控股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其他金融类企业(以下简称转让方)国有资产的转让行为。国有资产转让包括非上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上市公司国有股份转让。 在非上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面,规定了转让的基本流程。转让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产权转让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制定,并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省级以上(含省级)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转让方应当在产权交易机构网站等媒体上公开披露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信息披露内容包括转让标的基本情况、转让标的企业的股东结构、产权转让行为的决策及批准情况等。 对于受让方的选择,受让方一般应当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等条件。在确定受让方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转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义务。产权转让收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上市公司国有股份转让方面,转让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转让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制定,并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转让方应当根据证券市场情况,合理确定转让价格。转让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者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 同时,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还强调了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财政部门是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等。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总之,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通过一系列规定,保障了国有资产转让的规范、透明和公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了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其依据主要是《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54号)等相关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