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部门处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种类有哪些?


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实施处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可能面临此类处罚的具体情形。 首先,从登记注册方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市场主体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市场主体登记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这就好比您去办理公司登记时,不能提供虚假的地址、资金等信息,否则就会面临处罚。 其次,在经营行为规范上。如果企业存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例如一些不良商家把普通的鞋子冒充名牌鞋子售卖,就可能受到这样的处罚。 再者,涉及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实施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并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比如有些商家故意模仿知名品牌的包装,让消费者误以为是该品牌的商品,就属于这种情况。 另外,广告违法行为也在监管范围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比如一些保健品广告夸大功效,欺骗消费者,就会面临处罚。 最后,在价格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如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等,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比如在疫情期间,一些商家哄抬口罩价格,就违反了这一规定。 总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避免因违规行为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