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有哪些规定?
我最近在处理离婚相关的事情,听说婚姻法里有精神损害赔偿这一块,但是不太清楚具体的规定。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精神损害赔偿,赔偿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希望懂法律的朋友帮忙解答一下。
展开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编对婚姻关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做出了规定。这里说的精神损害赔偿,简单来讲,就是在婚姻里,如果一方因为另一方的某些过错行为,精神上受到了严重伤害,那么受伤害的一方可以要求过错方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以此来弥补精神上的痛苦。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这里提到的损害赔偿,既包括物质损害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也就是说,当夫妻中的一方出现上述这些严重过错行为,并且导致婚姻破裂而离婚时,没有过错的那一方就有权利向过错方索要精神损害赔偿。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法律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具体标准。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过错方的过错程度,过错越严重,可能需要赔偿的金额就越高;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情节恶劣的,赔偿数额也会相对较高;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对无过错方精神伤害越大,赔偿数额也会相应增加;过错方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如果过错方经济条件较好,可能需要承担的赔偿数额也会多一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也会被纳入考量范围。总之,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目的是尽可能公平合理地弥补无过错方所遭受的精神损失。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