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劳动者申请仲裁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当劳动者遭遇拖欠工资的情况,选择通过申请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需要提供一系列相关材料。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身份信息材料。劳动者要提供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这是为了证明申请人的身份,确保仲裁程序是由合法的当事人启动。比如您去申请仲裁,仲裁机构需要确认是您本人在主张权利,身份证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其次是劳动关系证明材料。这通常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认定劳动关系存在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可以提供其他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像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的证人证言等。例如,工资条能显示用人单位给您发放工资的情况,工作证可以证明您是该单位的员工。 再者是被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要提供用人单位的工商注册登记信息,您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渠道获取。这能让仲裁机构明确被申请人的准确信息,确保仲裁程序能够准确指向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 另外,仲裁申请书也是必不可少的。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您需要详细写明您的仲裁请求,比如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具体金额,以及说明拖欠工资的事实和理由。 最后是证据材料。除了前面提到的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支付情况的材料外,还可以提供其他与案件相关的证据。例如,用人单位承诺支付工资的聊天记录、邮件等。这些证据能够进一步支持您的仲裁请求,增加您维权成功的几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前款规定事项。同时,根据该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所以,劳动者在申请仲裁时,按照法律要求提供全面、准确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