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最长期限是多久?
我在和别人有个纠纷的过程中,涉及到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我不太清楚这个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有没有时间限制,如果有的话,最长期限是多久呢?我担心时间太长会对我的权益有影响,所以想了解一下具体的规定。
展开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是行政机关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对需要保全的物证当场登记造册,暂时先予封存固定,责令当事人妥为保管,不得动用、转移、损毁或者隐匿,等待行政机关进一步的调查和作出处理决定的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修订)第五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这就意味着,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最长期限是七日。这里的七日是自然日,包含节假日。行政机关需要在这七天内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完成进一步的调查、检验、鉴定等工作,并根据情况作出处理决定,比如是否作为定案的依据、是否继续保存等。如果超过七日行政机关没有作出处理决定,当事人有权要求解除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