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认定是什么含义?
我在行政诉讼中提交了一些证据,但不太清楚法院是怎么对这些证据进行审核认定的。我想知道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认定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对我的案子有什么影响。
展开


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认定,简单来说,就是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对当事人提供的以及法院自己收集的证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判断其是否具有证据资格和证明力大小的活动。这一活动在行政诉讼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案件事实的查明和最终的裁判结果。 从证据资格的审核认定来看,主要是判断证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证据必须是合法取得的。比如,通过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是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同时,证据还需要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举例来说,如果在一个关于行政处罚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与该行政处罚所依据的事实毫无关联,那么这个证据就不具有关联性,不能被法院采纳。 对于证据证明力大小的认定,法院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不同类型的证据,其证明力是有差异的。一般而言,原始证据的证明力要大于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合同原件、现场拍摄的照片等;而传来证据是经过转述、复制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如证人转述他人的话、复印件等。此外,多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相互印证所形成的证据链,其证明力往往大于单个证据。 法院在审核认定证据时,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它会对所有证据进行综合审查,而不是只关注某一个证据。并且,法院会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审核过程中,法院还会组织当事人进行质证,让双方当事人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发表意见,这有助于法院更准确地认定证据。 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认定是一个严谨且复杂的过程,它是保障行政诉讼公正、公平进行的重要环节。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应当尽可能提供合法、真实、与案件有关联的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