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业秘密的手段及其法律责任是什么?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发展。那么,什么是商业秘密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四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侵犯商业秘密的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手段之一是盗窃,即通过非法潜入企业场所、窃取存储商业秘密的设备或文件等方式获取商业秘密。比如,某员工趁同事不在,偷偷复制其电脑里的客户名单。 还有就是贿赂,通过给予企业内部人员金钱、物品等好处,使其泄露商业秘密。像竞争对手为了获取某公司的新产品研发资料,给该公司的研发人员送贵重礼品,让其提供相关信息。 胁迫也是一种手段,以威胁、恐吓等方式迫使掌握商业秘密的人交出信息。例如,威胁员工如果不交出商业秘密就对其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此外,还有违约披露,企业员工或合作伙伴违反保密协议,将商业秘密透露给他人。比如,某公司与合作方签订了保密协议,但合作方为了自身利益,将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泄露给第三方。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民事责任方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责任。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在行政责任上,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若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构成犯罪,就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企业和个人要重视保护商业秘密,同时也要了解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后果,避免因违法行为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