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报警是否能立案?


医疗事故报警是否能立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医疗事故的概念。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也就是说,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医疗机构和医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治疗,从而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伤害。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在医疗事故中,如果涉及到犯罪行为,比如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可能会构成医疗事故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这种情况下,报警后警方经过审查,认为存在符合医疗事故罪构成要件的犯罪事实,就会立案处理。 然而,如果只是一般的医疗纠纷,比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失误,但并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那么警方通常不会立案。这种一般的医疗纠纷更多的是通过民事途径来解决,患者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或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此外,报警后警方是否立案还需要有相应的证据支持。患者需要提供能证明医疗事故存在以及可能涉及犯罪的相关证据,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警方会根据这些证据来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证据不足,警方可能也不会立案。 所以,医疗事故报警能否立案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看是否存在犯罪事实以及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涉及犯罪,警方会立案处理;如果只是普通的医疗纠纷,则更适合通过民事途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