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事故后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我前段时间去医院看病,结果遭遇了医疗事故。现在我特别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我想了解下,发生医疗事故后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要走哪些流程,才能保障我的合法权益呢?
展开


当发生医疗事故后,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处理。首先,及时封存病历资料。病历是医疗过程的重要记录,对判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责任的划分至关重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这一步能防止医疗机构篡改病历,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进行协商解决。医患双方可以就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进行协商。这是一种较为快捷、平和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赔偿数额、赔偿方式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书。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医疗事故争议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如果协商不成,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最后,还可以选择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患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等程序,以确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程度。法院会根据鉴定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为患者通过诉讼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提供了法律保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