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赔偿金额依据什么法律确定?
我之前在医院治疗时出了医疗事故,现在要和医院协商赔偿金额,但我不知道该依据什么来确定赔偿数额。我想了解一下,在我国确定医疗赔偿金额是依据哪些法律呢?
展开


医疗赔偿金额的确定在我国有一系列明确的法律依据。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重要的法律基础。其中侵权责任编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规定。它明确了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因过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里所说的过错,通俗来讲就是医院或医生在医疗过程中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比如误诊、手术失误等情况。该法典为确定医疗赔偿提供了一般性的侵权责任原则和框架,保障了患者在遭受医疗损害时获得赔偿的权利。 其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是关键的依据。这个条例专门针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医疗事故的分级、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和计算标准等内容。它把医疗事故按照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分为四级,不同等级对应着不同的赔偿标准。赔偿项目涵盖了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等多个方面,并且明确了每个项目的具体计算方式。例如,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对医疗赔偿起到补充和细化的作用。它进一步明确了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比如对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的计算方式,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为准确确定医疗赔偿金额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 总之,在确定医疗赔偿金额时,需要综合参考这些法律和司法解释,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准确计算赔偿数额。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