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应注意哪些方面?


在医疗纠纷中,司法鉴定是一个关键环节,它能为纠纷的解决提供专业的技术依据。以下是进行医疗纠纷司法鉴定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鉴定机构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通过司法行政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鉴定机构的资质和信誉情况,选择具有良好口碑、专业能力强的鉴定机构。避免选择那些不正规或存在违规记录的机构,以免影响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其次,在鉴定材料的准备上要全面、真实。患者需要提供与医疗纠纷相关的各种材料,如病历、检查报告、诊断证明等。这些材料是鉴定的基础,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机构有义务提供真实、完整的病历资料。患者也要注意保存好自己手中的相关证据,如缴费凭证、药品清单等,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给鉴定机构。 再者,了解鉴定程序也非常重要。鉴定机构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鉴定,包括受理、鉴定、出具鉴定报告等环节。患者有权了解鉴定的进度和情况,鉴定机构也应当及时向当事人通报。在鉴定过程中,患者可以申请鉴定人回避,如果鉴定人存在与纠纷有利害关系等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情形。依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当事人对鉴定程序有疑问的,可以向鉴定机构提出询问。 另外,对于鉴定结果的审查也不容忽视。如果患者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但需要有合理的理由,如鉴定程序违法、鉴定依据明显不足等。 最后,要注意鉴定的时效问题。不同的鉴定事项可能有不同的时效要求,患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鉴定申请,避免因超过时效而影响自己的权益。同时,鉴定机构也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