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是否必须做司法鉴定?
我遇到了医疗纠纷,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建议我去做司法鉴定,但我不太了解这个。我想知道在医疗纠纷里,是不是必须要做司法鉴定才能解决问题呢?不做的话会不会对我不利?
展开


在医疗纠纷中,并非必须要做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在医疗纠纷里,司法鉴定主要是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医疗纠纷案件中,患者一方需要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自己受到了损害以及过错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司法鉴定可以为这些证明提供专业的意见,但并不是唯一的证据形式。 除了司法鉴定,患者还可以通过病历资料、证人证言、医学文献等其他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例如,如果病历资料中明确记载了医疗机构的错误操作,且该操作与患者的损害后果有明显关联,那么即使没有司法鉴定,患者也有可能通过这些病历资料来主张自己的权利。 另外,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是解决医疗纠纷的一种重要途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与司法鉴定有所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结果也可以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依据。 因此,是否进行司法鉴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决定。患者可以结合自身的证据情况、经济状况以及案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选择进行司法鉴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