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怎么走程序?


医疗纠纷通常指的是医患双方因为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当发生医疗纠纷时,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解决纠纷所需要遵循的程序。 首先是协商解决。医患双方可以直接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这是最简便的方式,双方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提出各自的诉求和想法,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达成一致的,医患双方可以签订书面和解协议书。 如果协商不成,患者可以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安排专业的调解员,站在中立的角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对医患双方进行调解。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灵活,而且不收取费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经人民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除了人民调解,患者也可以申请行政调解。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介入,根据相关规定对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患双方可以约定延长调解期限。超过调解期限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若上述调解方式都行不通,患者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来解决。患者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由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要求,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决。在诉讼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医疗损害鉴定等程序,以确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处理医疗纠纷的整个过程中,患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的证据,比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医疗费票据等,这些证据对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